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“艺术加工”成分。喜欢的话点赞、收藏、加关注,每日为您分享健康小知识!评论区期待留下您的观点,共同讨论健康之道!
每年一到三伏天,总有人说“怕热不敢补”,也有人摇头叹气“阳气虚了没法补”。可偏偏就在这酷暑难耐的日子里,中医却说:机会来了!阳盛于外,阴伏于内,此时正是“扶阳补虚”的黄金时机,错过了可就得再等一年。
外面像蒸笼,屋里像火炉,人人汗如雨下,唯独老张头走起路来带风,脸上红光闪闪,晚上吃碗热羊汤,浑身舒坦。邻居问他咋这么精神,他咧嘴一笑:“三伏天我可没闲着,靠着三个中成药,把心阳、脾阳、肾阳都给补回来了!”
别小看这三伏天,它可不是简单的“热”。从中医角度看,这是天地阳气最鼎盛的节气,也是人体调理阳虚、祛寒湿、补气血的好时候。阳气这个东西,说虚就虚,说耗就耗,尤其人一上了年纪,动不动就怕冷、乏力、胃口差,根子都在阳气不足。
很多人一听“阳虚”,脑子里就只想着肾,其实还远远不止。一个人阳气虚,往往是“多处断电”:心阳虚了,打个照面脸都发白,动不动心慌气短;脾阳虚了,吃啥不香,肚子胀气还爱跑厕所;肾阳虚了,人就像电池掉电了,整天没劲、腰膝酸软、夜尿频多。
阳气就像锅里的火,心是锅盖,脾是锅底,肾是炉子,这三者一虚,整锅汤都煮不热。那三伏天该怎么补?不是一味猛灌大补药,而是要讲究药补时机、脏腑平衡、寒热调和。下面这三个中成药,正是经验中精选出来的“补阳三宝”。
第一个,中成药里的“暖心灯”——参附注射液。顾名思义,它是用人参和附子这对经典搭配,来专补心阳虚脱。人参是补气大将,能提神益气、增强心肌收缩力;附子则是温阳救逆的代表,走的是回阳救急的路子。
别看它是注射剂,其实不少老中医用来调理那些动不动心慌、脉弱、怕冷的人,效果立竿见影。尤其是心衰、低血压、术后虚脱,它能帮心阳重新“点火”,让你从内到外都暖起来。
第二个,中成药里的“健脾锅底”——附子理中丸。这是脾阳虚人群的救星。脾是后天之本,阳虚就像锅没火,食物进肚不化,积气生湿,整个人就像泡在冷水里。附子理中丸里有附子、干姜、人参、白术、甘草,组合妙得很。
附子、干姜温中散寒,人参、白术补气健脾,甘草调和诸药。尤其适合那些胃寒腹泻、四肢发凉、吃一点就胀的人,不用天天热水泡脚,一丸下肚,锅底就热了。
第三个,中成药里的“补肾火种”——右归丸。大家都知道肾阳虚得补,但光吃点鹿茸、肉桂还不够系统。右归丸是张景岳的经典方子,讲究“填精补髓、温补肾阳”。里面的熟地黄、山药、杜仲、枸杞子是养阴填精的基础。
鹿角胶、肉桂、附子则是温补肾阳的主将;当归、山茱萸、茯苓则负责调和气血、利水湿,一整套组合拳下来,不只是“壮阳”,而是让肾阳从源头恢复生机。适合那种怕冷、精神差、腰膝酸、夜尿多的人,调养得当,连睡觉都踏实了。
这三款中成药,不是随便谁都能用,得根据体质、症状、季节来判断。比如有人阳虚却夹湿热,用错了反而“上火”;还有人误把阴虚当阳虚,补得火上浇油。中医讲“辨证论治”,不是头痛医头,脚冷就贴暖宝宝能解决的。
曾有位60岁阿姨,夏天一到就怕热不敢出门,整天躲空调里,结果越吹越虚,胃口差、心慌、夜尿频。老中医一看,典型的“外热内寒”,阳气被逼到墙角,躲都没地儿躲。用了附子理中丸调脾胃,加上右归丸补肾阳,不消一月,整个人气血通畅,脸色红润,连白天打盹的毛病都没了。
三伏天补阳,不只是在吃药,更是一种“顺时而为”的智慧。古人早就说过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尤其夏至一过,伏天开始,阳气在外蒸腾,这时候补阳,好比顺风扬帆,事半功倍。用药之余,生活习惯也得跟上节奏。
比如早上出门晒15分钟太阳,不仅是补钙,更是借天时养阳气;三伏贴、艾灸、泡脚这些老办法,能帮你“外引阳气”入体;中午别贪凉,饭后一杯姜枣茶,比冷饮强太多;晚上少熬夜,阳气一伤,白天补再多也白搭。
别以为只有老年人才阳虚,现代人熬夜、久坐、吃冷饮,年轻人阳虚的也一大把。特别是脾肾阳虚,常常表现为“亚健康”:总是疲惫、精神差、手脚冰凉、体寒怕风。补阳不等老,人未老阳先虚,这话一点不夸张。
有人问,为什么非得三伏天补?其实就像种庄稼,春天播种,夏天生长,三伏天就是“施肥的时候”。你不施肥,等到秋冬再想补,那阳气早就藏起来了,怎么补都打不到点上。抓住这个节气,就是给自己储备来年能量。
更妙的是,中医讲究“天人相应”,人是自然的一部分,顺着天地节律去调养,才是最省力、最有效的养生法。三伏天补阳,不是硬撑硬补,而是借助自然的阳气,把身体里那团快熄灭的小火苗重新点燃。
如果你这几年总觉得身体“越来越虚”,睡不好、吃不香、动不动就累,不妨趁着这个三伏天,好好调调阳气。不是靠大补,而是靠顺势而为、内外兼修。三种中成药只是方式之一,你开始理解中医“未病先防、调理为主”的思维了。
别等寒冬再来抓药,那时候阳气闭藏,再补也来不及。三伏天,是给身体“充电”的窗口期,把握住了,整个冬天都不怕冷风刮脸、手脚冰凉。下一次你走在寒风中,依旧暖意十足,那就是“补阳有方”的最好证明。
三伏天,是大自然给阳虚体质的专属福利。补对了,不止是精神百倍,更是身体自愈力的重建。这不是迷信,也不是玄学,而是千百年来中医与自然共舞的智慧结晶。
温馨提示:阳虚体质的表现和原因多种多样,以上内容仅供健康科普参考,具体用药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辨证施治,切勿自行购买或随意服用中成药。
参考文献:
[1]钟雪梅,陈敏,凌雅韵,等.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[J].中国药房,2025,36(06):732-736.
[2]李俊.右归丸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肾阳虚型慢性肾炎的疗效观察[J].中国中医急症,2024,33(12):2100-2103.
[3]王玉兰.参附注射液在心阳虚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[J].中医药导报,2023,29(04):59-62.
下一篇:没有了